未来科技馆首创「跨域整合专区」展出高达 70 件产学合作成果,有望成未来产业数位转型新基础
全球疫情改变了世界,加速人工智慧、物联网、大数据等科技应用的巨轮往前滚动的速度,引领疫後经济一路朝着跨域创新整合的方向急驰而去,而 AI 与 IoT 的整合应用与创新服务,也在不知不觉当中深入你我日常生活,从防疫科技到精准健康,「跨界」不仅是产业新显学,也将为人类未来10年生活带来崭新样貌。
「2021 年台湾创新技术博览会」主题馆之一的「未来科技馆」,今年将展出跨域综效,在科技部、中央研究院、教育部、卫生福利部的跨部会打造之下,今年设置「跨域整合」专区,汇集以往各自办展或分散於展场各处的参展团队,精选了多达 70件的跨域创新专案,内容涵盖了防疫、医疗、AI制造和绿能等生活应用领域,将成为此次展会的吸睛亮点。
70 件创新专案,医疗相关之跨域应用最多元
在跨域整合专区中,逾 7 成 5 的科研专案来自台湾大学、清华大学、阳明交通大学以及成功大学四校。过去壁垒分明的医药与科技领域,现因数位科技的蓬勃发展,逐渐打破产业藩篱。
针对癌症预防治疗之相关议题向来都是各方研究的一大重点,若能早期发现、追踪与精准治疗癌症,对人类来说实为一大福音。台大多组就团队分别运用人工智慧、机器学习、3D 影像、大数据运算等科技,针对胰脏癌、肝癌、乳癌、肺腺癌、转移性脑瘤等肿瘤,发展出侦测癌细胞的工具或成效追踪等技术,以期达到精准癌症治疗效果。
此外,台大利用庞大的医疗数据库搭配强大的机器学习模型,研发出「智慧急诊即时决策支援系统」,未来将有机会能协助医师累积传承巨量经验与知识,成为辅助医师决策的最佳帮手。
清大团队则持续展现与国内半导体大厂的产学合作成果,包括运用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於先进制程控制、异常侦测等智慧制造领域。
穿戴科技应用广、「AI 动态老药新用平台」为旧药找出新突破
COVID-19 效应下,低(零)接触的交流已成为重要模式,结合穿戴式科技正夯,科技部台湾大学人工智慧研究中心透过智慧型手表来监测生理徵象,以建立急诊医护人员的过劳示警。
同样是零接触科技,台北医学大学团队亦发展一套「阶层式零接触生理监测呼吸照护平台」,结合毫米波雷达侦测呼吸模式与连续性血氧记录的方式,加上聊天机器人的病情回报系统,以及结合人工智慧的技术等数据,持续追踪病情的起伏变化,以最少的资源,达到最大效益。
新冠病毒(COVID-19)肆虐,世界急需新冠病毒的药物开发,阳明交通大学团队透过人工智慧及大数据方法建立 AI 动态老药新用平台,已发现比瑞德西韦好数十倍(细胞实验)的 FDA 旧药,目前正规划将此旧药申请进入临床,希望找出具临床价值的口服药物,无疑将是对抗病毒的一剂强心针。
新材料更好看,废弃鱼皮化身伤口修复良药
废弃鱼皮也能具有修复组织的功效?成大国际伤口修复与再生中心技转成立之创甡生物科技公司,使用独家技术自废弃鱼皮萃取出高纯度第一型胶原蛋白,且成品纯白无味颠覆想像,而强效保湿修护乳不仅能解决皮肤伤口问题,帮助皮肤保湿及修复作用,未来更可进一步应用於生科研究、生医材料及医美保养品等领域。
成大伤口中心技转之创甡生技公司,运用Extre2Cold 独家萃取技术,从鱼皮萃取胶原蛋白,研发胶原极萃奢润赋活保养系列
鱼皮修护伤口的神奇能力,有助於医美术後保养、修护受损肌肤
绿色能源与环境永续也是未来趋势。目前全球空气污染风险日益提升,清华大学前瞻物质基础与应用科学中心领先发现多种新颖二维材料,成功开发功耗极低的高效率气体侦测器(Gas Sensor),未来透过高效能气体侦测器,搭配快速发展的物联网(IoT)科技,针对空气品质进行早期监控,将可有效提升人类生活品质。
除了上述跨域整合专区,「未来科技馆」亦设立六大展区聚焦精准健康、AIoT 与智慧应用、先进材料与绿能、电子光电、太空科技等前瞻科研成果;同时,强化国际创新应用的链结与交流,特地设置国际专区,邀请来自世界 12 国 34家国际创新应用厂商参加,希望将技术效益最大化,激发技术创新合作,创造跨界、跨域、跨境的新蓝海商机。
展览资讯
展出日期:2021.10/14~10/23